编者按: 10月23日,bwin必赢中国官网李军辉撰写的《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一文在《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发表。
该文在全面学习和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的相关论述中得到启示,从“以英雄叙事占领精神高地”方面阐释了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从“英雄书写具有丰厚的文学传统和历史经验”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英雄书写的历史传承和“社会集体无意识”;从“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既昂扬又审美”提出了新时代英雄书写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集中诠释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才能唤醒民众更为广泛的集体记忆、催生出更为博大的正能量。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赋予其全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实现英雄在当代的“唤起”和“鼓舞”功能,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为英雄书写如何表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光明日报】《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 2019年10月23日 14版)
【新时代·新创作·新文论】
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他指出,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当下文艺作品的英雄书写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作家艺术家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意识,拓宽创作思路,沉入民族历史,深入火热生活,以高远的立意、真挚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和深切的笔触,塑造出时代化、生活化、艺术化、立体化的英雄形象,以精彩故事将他们身上具有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讲述好传播好,赓续民族精神血脉中亘古不变的英雄情结。
以英雄叙事占领精神高地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榜样的精神力量。文学作品对当代英雄的书写,彰显出文学对理想人性的不懈追求。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伟大的时代需要英雄的书写,更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有不少主旋律题材作品试图延续英雄叙事,但英雄叙事失语的情况时有发生。人们期待着新时代英雄的出现,不断重新解读新英雄主义的时代内涵。
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才能唤醒民众更为广泛的集体记忆、催生出更为博大的正能量。塑造符合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赋予其全新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价值,实现英雄在当代的“唤起”和“鼓舞”功能,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内生力量的精神内核。一部英雄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心灵史。黑格尔称英雄是“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不同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既呼应着时代的召唤,又彰显着民众的精神诉求。任何时代,都要以英雄叙事来占领思想高地和精神高地。所以说,对英雄叙事的坚守和赓续,才是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精神向度。
英雄书写具有丰厚的文学传统和历史经验
要想厘清英雄书写的时代意义,有必要梳理20世纪以来英雄书写所提供的文学传统与历史经验。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近代中国内外交困、内忧外患,各种矛盾激化,灾难频繁。一批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发出了悲愤忧虑的哀叹,流露出对国家、社会、时代、人生的忧虑。“五四”时期的先贤们,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在文化的现代性和人的现代性上进行改造,才能实现社会改造的根本目的,于是发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呼唤,“呐喊”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人性解放的时代最强音,涌现出一种文化启蒙的英雄主义,倡导人人觉醒,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延安文学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劳动英雄”赞歌,他们是群众中的模范代表,是真正的时代英雄。此时的英雄书写顺应了时代要求,也解决了前期抗战文艺中存在的“英雄”的“个人主义”倾向问题。战争资源与英雄的结合,使得作品创作的国家主体与英雄个人呈现完美结合,涌现出的大批作品,把个人置于革命历史的宏大背景,凸现了英雄主义的时代精神。
英雄书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达到一次高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真正站起来,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但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任务繁重,需要在全社会张扬起信念坚定、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实现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动员。作为人民一分子的作家,准确捕捉到了民众心理和时代气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强烈的感情倾注于笔下的英雄人物身上,塑造了一批拥有个人奋斗精神的“新人”形象。《创业史》中带领贫苦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梁生宝、《红旗谱》中坚贞不屈的朱老忠等,体现着英雄主义的崇高美感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色彩。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下,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例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改革先锋李向南等。这些英雄形象契合了时代要求,同时对“三突出”原则主导下创作出来的概念化英雄人物形象进行反思,“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的叙述维度初见端倪。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英雄书写的渐行渐远,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质疑。重新激活沉淀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崇尚英雄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时代英雄的新品格、新风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历史经验来看,崇尚英雄作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是民族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从远古时期开始,“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后羿射日”等故事,一直广泛流传。这些神话人物身上坚忍不拔的气概、顽强不屈的品格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寄托着先民对英雄的美好想象。在战争年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起”功能。新时期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的另一面,实现艺术化和生活化的突围,试图塑造“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等全新的英雄主义形象,而英雄主义本身诸如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品德高贵等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一种创作思路调整和具体尝试,结果是涌现出一批张扬英雄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诸如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柳建伟的《突出重围》、石钟山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都梁的《亮剑》、兰晓龙的《士兵突击》、麦家的《风声》等。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感召,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抱持着饱满的热情。
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既昂扬又审美
重新梳理当下英雄书写的意义、资源和必要性,重构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既是这个伟大时代的召唤,也是从文艺角度重构精神指引、充实国人的精神世界、确立“红色经典”的重要途径。大量军旅题材影视剧的热播和英雄叙事小说的创作,是对英雄主义价值体系的重建,以期达成与民族精神和时代发展的契合。关键问题是,作家如何在新时代准确树立起代表“民族脊梁”的新英雄的新形象?这就要求作家不但要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雄心壮志,更要具有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气概的熔铸。
英雄主义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承载着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承载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需求。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应该是昂扬的、向上的,也应该是深沉的、审美的。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理当有现实生活的根基,从人民群众中间走来,同时在做人做事上又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彰显出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力量。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钢铁般的意志、绝不退缩的勇气、积极乐观的劲头。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付出和坚守,具备了“引导、带领、模范”的精神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说,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英雄。不论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手术台上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潜心教书育人的老师、勤于钻研的科学家、默默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他们都在为社会的繁荣与和谐付出自己的心血,都在朝着伟大梦想努力奔跑,是时代的追梦人。
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这就要求作家自身要具备英雄主义情结,走近英雄,尊重英雄,热爱英雄,崇尚英雄,理解英雄,着力涵养自己的英雄气概。作家心中的英雄气象饱满几分,他笔下的英雄形象才有几分饱满。作家自身有了厚重的英雄主义情结,笔下的英雄才有了底气和尊严。在这个基础上,作家再以恢宏广博的气度、高尚的家国情怀、精妙的艺术手法,重构“红色经典”的宏大叙事,重塑大众心目中的英雄图谱,让英雄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更加亲近、更加有力,在纸上立起来,在读者的心目中立起来,在文学艺术的人物长廊上立起来。
(作者:李军辉,系信阳师范学院bwin必赢中国官网副教授)